在青島,每天平均有10多萬輛車、30多萬人穿梭于膠州灣的東、西兩岸。資金、產業、人才紛紛涌入,讓青島這幾年“很忙”。而它的發展之所以能按下“快進鍵”,奧秘之一就藏在這些廠房里。
三年前,輪胎業因低端重復建設導致產能過剩,整體訂單下滑近兩成,利潤大幅下降。創新浪潮、不進則退!2014年,青島西海岸新區對產業結構進行轉型升級,撬動40億技改資金,引導企業放手創新。這家輪胎企業淘汰落后的生產線,上馬“智能工廠”,80%的設備都是自行設計研發。高品質產品的價格提了近10%,但訂單同比卻增加了六成,利潤翻了一番。曾經的“汗水型”勞動走向“智慧型”工廠,讓世界對中國的智能制造刮目相看。
工人 王立剛:“以前最少3個人來干,能做55條輪胎,現在是1個人來完成,1個人就160條。現在干的產量也高了,勞動強度大大地降低了。”
如今,智能制造成為青島新的經濟增長點。據統計,青島“互聯網+”智能制造項目近百個,總投資估算超過400億。青島智造正向世界展現中國創新動力。
面向人才 引進源頭活水
這一棟棟樓房,已經有了入駐的“院士主人”。這個實驗室,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璞建立的。去年,他帶領團隊來到青島落戶,正加緊研制針對癌癥的“靶向治療”。